张航工程师对北村教授冷聚变实验报告的总结
2018-12-10 19:48:55 来源:冷聚变世界 评论:0 点击:
文章由北村、岩村、高桥等十七名作者共同撰写,作者分别来自Technova公司,东北大学,日产汽车,名古屋大学,神户大学,九州大学这六个单位,该项目于2008年立项,一直延续至今,目前仍在推进。
张航 秋然实验室
Email:715469127@qq.com
文章由北村、岩村、高桥等十七名作者共同撰写,作者分别来自Technova公司,东北大学,日产汽车,名古屋大学,神户大学,九州大学这六个单位,该项目于2008年立项,一直延续至今,目前仍在推进。
实验用制备了钯镍、铜镍合金,在氢气和氘气氛围下,加热至200-300度 ,观察到3-24瓦的超热,超热持续几周,经计算远远大于化学能,化学能最大是56电子伏特,燃料的发热超过270千电子伏特,高了4个数量级。推测是无辐射核反应。
特种合金制备
钯镍锆、铜镍锆合金,把三种金属熔炼二次,充分合金,压成带状薄板,然后热处理,在其中450度维持60小时,这时锆形成氧化锆。然后球磨机磨碎成纳米颗粒,这两种合金代号是PNZ和 CNZ 。
PNZ和 CNZ两种合金与1mm直径的氧化锆球混合后放入反应容器,我估计是因为球磨后不好分离,所以才这样装填,合金占总重量的5%-10%。
还有一种方法是介孔二氧化硅承载法,把合金粉末溶解于氯化铜或氯化镍的氨水溶液中,溶液中放入介孔二氧化硅粉末,合金与介孔二氧化硅粉末比是1:7,然后在800度温度下烘干3小时。
反应容器和量热器
反应装置和量热器是电加热流油式量热器,反应容器500毫升,容器四周缠绕加热器,功率1kw,容器底部有一个电加热器,功率200瓦。容器内插入四只热电阻,离底高度3、6、9、12厘米。容器周围缠绕导热油管,六个热电偶测量导热油管不同部位的温度。
反应容器放置在一个圆柱形真空容器中,真空容器下部有视镜,用以观察是否导热油渗漏,因为导热油工作温度高,热胀冷缩容易导致接头渗漏。真空容器四周缠绕着冷却水管,水温控制在25度,精度0.1度,以提供温度稳定真空环境,所有测温点均布置在真空室内。室温也控制在25度正负0.1度,减少环境温度对量热影响。
导热油用计量泵输送,两个椭圆齿轮流量计用来计量导热油流量,一个流量计用于控制导热油流量,另一个流量计用于校准流量,
1. 空白实验
量热计需进行空白实验标定,在容器内充填同样重量的干净的氧化锆球或二氧化硅粉末,用来标定在不同输入功率下,温度的变化。整个量热系统误差是正负2瓦以内
2. 正式实验
1. 吸氢: 容器抽真空,烘干,充氢气或氘气,让燃料吸氢。
2. 常温下检测: 常温下异常现象不明显,超热也不明显
3. 高温下的监测 : 燃料升温到200-300度,观察到异常放热现象。
实验数据
3. 结论
异常放热功率3-24瓦,可以延续几周时间,其放热功率远远大于测量误差,氢气和氘气均观测到异常放热
异常放热功率3-24瓦,可以延续几周时间,其放热功率远远大于测量误差,氢气和氘气均观测到异常放热
感想
1、论文总结了六个单位十年的工作,十七名作者共同参加编写,总结了十五个试样的实验结果,每个试样由不同单位相互验证,故该结果是可信的,验证了载氢合金纳米材料异常放热现象,也就是验证了冷聚变的现象。
2、试样中未用到锂,这与罗西实验有所不同。
3、产生超热的关键因素是材料的因素, 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材料成分是关键,纳米材料附着在氧化锆球上和附着在介孔二氧化硅,增大了接触面积,防止材料粘连。
4、氢气和氘气均观测到异常放热。
5、激发超热的方法不复杂,仅仅是吸氢后升温,温度也不高,由此看来产生超热的主要因素是材料。
6、流油式量热计设计细致,考虑了环境对量热影响,设施放在真空罐中,所有温度测点都在真空罐中,真空罐外壳缠绕恒温水管,房间恒温,并且两个流量计检测流量,最大限度保证了测量的精度,检测到的超热数据是可靠的。
7、所用纳米材料中含有锆,并且经过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锆,这会使材料膨胀,产生裂缝。
8、材料冶金后生成非晶体结构,这也是一个技术关键,应该是准晶体材料,准晶体材料的独特结构对吸氢有帮助。
日本取得冷聚变的验证突破,这是冷聚变业界的大事,官方已经认可冷聚变的突破,日本多单位联合攻关,板凳坐得十年冷,耐心细致的工作精神,值得学习,由此看来,冷聚变事业的春天即将到来。
附件:北村教授冷聚变实验报告原文
1、论文总结了六个单位十年的工作,十七名作者共同参加编写,总结了十五个试样的实验结果,每个试样由不同单位相互验证,故该结果是可信的,验证了载氢合金纳米材料异常放热现象,也就是验证了冷聚变的现象。
2、试样中未用到锂,这与罗西实验有所不同。
3、产生超热的关键因素是材料的因素, 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材料成分是关键,纳米材料附着在氧化锆球上和附着在介孔二氧化硅,增大了接触面积,防止材料粘连。
4、氢气和氘气均观测到异常放热。
5、激发超热的方法不复杂,仅仅是吸氢后升温,温度也不高,由此看来产生超热的主要因素是材料。
6、流油式量热计设计细致,考虑了环境对量热影响,设施放在真空罐中,所有温度测点都在真空罐中,真空罐外壳缠绕恒温水管,房间恒温,并且两个流量计检测流量,最大限度保证了测量的精度,检测到的超热数据是可靠的。
7、所用纳米材料中含有锆,并且经过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锆,这会使材料膨胀,产生裂缝。
8、材料冶金后生成非晶体结构,这也是一个技术关键,应该是准晶体材料,准晶体材料的独特结构对吸氢有帮助。
日本取得冷聚变的验证突破,这是冷聚变业界的大事,官方已经认可冷聚变的突破,日本多单位联合攻关,板凳坐得十年冷,耐心细致的工作精神,值得学习,由此看来,冷聚变事业的春天即将到来。
附件:北村教授冷聚变实验报告原文
张航,2018年12月9日
相关热词搜索:张航,北村 教授,冷聚变,实验报告,LENR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黑光能源公司 BlackLight Power, In...(4294967281)
- ·冷聚变技术可以结束当前的雾霾天气吗?(13)
- ·布里渊能源技术公司的CECR技术简介(9)
- ·Defkalion公司的5千瓦Hyperion冷聚变反应堆(8)
- ·截止2014年国内外冷聚变研究现状(8)
- ·美军宣称已成功将海水直接转化为燃料(8)
- ·关于近期对E-CAT真实性质疑的问题(8)
- ·中核研究院成功复制镍氢冷核聚变装置E-CAT(7)
- ·美预言家预测人类在未来18个月内实现冷...(6)
- ·黑光能源公司宣布改变能源领域游戏规则...(6)
- ·镍氢电能(E-CAT)研究中心落户天津(6)
- ·工业热力公司公告称罗西起诉没有任何价值(6)
- ·空中客车公司对冷核聚变研发感兴趣(5)
- ·1升水能让汽车跑5000公里(4)
- ·冷聚变开拓者:马丁. 弗莱希曼 和 斯...(4)
- ·世界上第一台冷聚变装置E-CAT的研发历程(4)
- ·冷聚变是伪科学吗?(4)
- ·冷聚变将引发环保和新能源技术新的革命(4)
- ·德国EGM公司的水基燃料技术(4)
- ·英国国防部最新报告:冷聚变技术将来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