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零点能 - 关于暗能量和暗物质
2015-04-18 21:09:00 来源:网络 评论:0 点击:
整 个宇宙是一个自我进化的、全息的、含有隐能量的系统,宇宙每个粒子都相互关联。粒子由涡旋产生,具有挠场性质的涡旋几乎产生瞬间相互作用。
量子理论预示,真空中蕴藏着巨大的本底能量,它在绝对零度条件下仍然存在, 称为零点能(Zero point energy)。对卡西米尔(Casimir)力(一种由于真空零点电磁涨落产生的作用力)的精确测量,证实了这一物理现象。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为提取零 点能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对于真空零点能和挠场(Torsion field, spin field)的深入研究,将引起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变革。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与真空相关,引力和惯性来自真空零点涨落,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应考虑零点能和自旋 场,因为零点场携带着有意义的信息。
随着对自然界和实验室现象的深入观察,人们发现涡旋现象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层次,从微观的基本粒 子自旋、超导体中的涡旋点阵,到宏观的等离子体加速、电化学点腐蚀、龙卷风、银河系、类星体、黑洞等都存在涡旋现象,整个宇宙通过涡旋而联系在一起。粒子 和物质产生的涡旋是信息的携带者,它们几乎瞬间地通过挠场相互作用着。因而有人把涡旋称为宇宙的引擎,它是连接不可见能量和可见物质的桥梁。而且许多异常 物理现象都与涡旋相关。人们也发现,大量的异常放能和核反应现象不能用现有的四种相互作用加以解释,需要引入一种新的场,叫做挠场或自旋场。挠场效应属于 新的基本相互作用,它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穿透性、记忆和滞后效应、超光速传递和全息特性等,它是物理真空极化的一种表现,具有涡旋拓扑性质。
1973 年郭汉英等人开始研究引力的规范理论,这是把杨政宁—Mills的规范场方法用于弯曲时空的动力学挠场理论。1974年杨桭宁以积分形式研究了类似的课 题,这种积分形式的理论比微分形式的理论包含更多的内容。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出于特殊的考虑,由政府组织进行挠场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已经进行了20余 年。虽然仍有很大争议,但许多科学家在不懈的努力中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揭示和阐明了许多用现有理论难以解释的物理和生物领域的现象。挠场研究已经深入到 了记忆、思维、意识等领域,并扩展到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的研究中。借助于物理研究成果,哲学家提出了广义进化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自我进化的、全息的、 隐含暗能量的体系。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在他的《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Particle Physics and Introduction to Field theory)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真空工程( Engineering the vacuum)的概念,他写道:“用实验的方法改变真空的性质,可以称作真空工程……,如果能真正改变真空,那么我们将发现许多新的,预料不到的现象。” 真空作为现代物理的核心结构,研究真空是全面理解各种自然力的一把钥匙。
现代科学认为真空并不意味着一无所有,真空是由正电子和负电 子旋转波包组成的系统,有些俄罗斯科学家把这种波包被称为菲顿(Phyton)。菲顿是相互嵌入的,其自旋是反向的,因此整个系统不仅是电中性的,而且自 旋和磁矩都获得补偿,并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动态量子过程,这种过程的动态能量可以作为工业能源、未来星际航行能源以及家庭生活等诸多领域的能源。量子真空是 一个非常活跃的空间,它充满时隐时现的粒子和在零点线值上涨落的能量场。而与这种现象伴生的能量,被称为零点能,也就是说,即使在绝对零度,这种真空活性 仍然保持着。其实,早在1891年,科学家忒斯拉(Nikola Tesla)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到:几个世纪之后,也许我们可以从宇宙中的任意一点提取能量来驱动我们的机械。用今天的科学语言解释,这种能源就是真空零点 能,或称空间能、自由能、宇宙能等。
传统的观念认为物理真空是一个能量最小的系统,不能从这样一个系统中取出能量。但应该看到的是, 物理真空是一个具有强烈波动的动态系统,它可能是一种能源。许多有独特见解的科学家很早就开始注意到利用卡西米尔效应作为替代的能源。休斯公司研究室的 R. Forword在1984年就提出了利用带电荷薄膜导体内聚现象从真空中提取电能[Phys .Rev. B60, 14,740(1984)]。近年来,各种科学杂志和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关于真空零点能的研究,尤其在精确测量卡西米尔效应之后,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向真空索 取能量来解除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恶化、能源枯竭、臭氧层减少等严重问题。
真空中存在电磁零点能,并可以认为零点能起源于宇宙边界条件, 或是由组成物质的带电粒子的量子涨落运动产生的。零点能推动粒子运动,粒子运动产生零点能,形成了自生宇宙反馈模式,宇宙的所有物质对真空都是开放的,零 点能的涨落可以看作是具有随机状态的经典电磁辐射模式的集合。宇宙电磁涨落的能谱密度分布为:
其中每个正态模式的平均能量为也就是真空中的能量是以分立的互不相干的涨落形式存在。
关 于卡西米尔效应的最新实验结果证明,真空中确实存在零点能。关于零点能的设想来自量子力学的一个著名概念: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该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时以较 高的精确度得知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此,当温度降到绝对零度时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动;否则,如果粒子完全停下来,那它的动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时精确的测 知,而这是违反测不准原理的。这种粒子在绝对零度时的振动(零点振动)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零点能。狄拉克(Dirac)从量子场论对真空态进行了生动的描 述,把真空比喻为起伏不定的能量之海。J. Wheeler估算出真空的能量密度可高达1095 g/cm3。
有人认为零点能来自所 有各种类型的力场,包括电磁场、引力场和核力场,并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表现出来。一种方式是兰姆位移,即受激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的轻微改变;另一种形式是电 子和光学仪器中可记录到的一类特殊的不可避免的电平噪声。但是影响最大也最为明显的要算卡西米尔效应。1948年,荷兰物理学家卡西米尔在理论上计算出两 块靠得足够近的金属板之间将会有轻微的相互吸引。原因在于金属板之间的微小距离只允许真空能量中高频电磁成分存在,其它那些较大成分则被金属板挡在外面, 因而内外存在着压力差,正是这样的力使得金属板相互靠拢。这也被称为静态卡西米尔效应。尔后,许多物理学家对其进行了实验上的验证。华盛顿大学 Lamoreaux在他的学生Dev Sen协助下,对卡西米尔效应进行了精确的测量。该测量结果与卡西米尔对这一特殊板间距及几何构形所预测的力相差不超过5%。Lamoreaux在他的实 验中,采用镀金石英表面作为他的金属板。另外一块板固定在一个灵敏扭摆的端部。如果该板向着另外一块板移动,则摆就会发生扭转。一台激光器可以以0.01 微米的精度测量扭摆的扭转。向一组压电组件施加的一股电流使卡西米尔板移动;而另一电子反馈系统则抵消这一移动,使扭摆保持静止。零点能效应就表现为保持 摆的位置所需的电流量的变化。Mohideen等人在加州理工学院作的实验中,在0.1到0.9µm的范围内,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卡西 米尔力进行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相差不到1%。《Science》杂志曾载文“The Subtle Pull of Emptiness”(Vol. 275,10 Jan. 1997)称:这是一个让所有教科书都要改写的实验。
上世纪初,Cartan首先明确提出在自然界中存在一 种由自旋角动量密度而产生的场。与此同时,俄罗斯科学家Myshkin也独立地发现由torsion(挠率)导致的长程相互作用场。到了70年代, Hehl、Kibble等论证了挠场的存在。根据Frenet方程,自然界存在两类相互作用:引起轨迹曲率变化的强相互作用和改变轨迹挠率的挠量相互作 用。到目前为止,物理学主要研究强相互作用,而对后者研究较少。挠量相互作用是由挠场产生的。有两种挠量:Cartan挠量—取决于四个直线坐标; Ricci挠量--取决于四个直线坐标和六个旋转坐标。物体旋转应用Ricci挠量描述,而不是用Cartan挠量描述。
近年来,通 过对粒子自旋和宏观物体的旋转角动量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对挠场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这一理论不仅使我们对提取真空能提供了可能的途径,而且也对量子理论 中违反直觉性质的异常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如与量子牵连相关的非定域的许多现象。目前,国外的挠场(torsion field、spin field、axion field)理论和试验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由于挠场具有许多独特性质,使它在生物、医疗、新能源、通信、地质、材料、天文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应用。
自旋与电荷、质量等参数一样都是物质特别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电荷和质量分别是电场和磁场在物质(包括物理真空)上的表现,那么自旋可 称为自旋场在物质上的表现。挠场的理论工作始于Einstein和Cartan的ECT理论:Einstein的广义相对论描述的时空几何是挠率为零的黎 曼几何,即联络是对称的;若要考虑物质的自旋,Cartan认为需引入不为零的挠率张量,Einstein和Cartan进行了这种非对称联络引力理论的 研究工作。七十年代后,Hehl、Kibble等人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部分的挠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是由俄罗斯科学家完成 的。有些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在挠场研究中大大落后了,就象1957年,美国人看到前苏联卫星上天之后出现的一种技术落后的强烈危机感。1998年在美国 成立国际空间科学中心(ISSO),其宗旨主要是从事理论和实验物理的前沿研究,以促进人类对物质和能量基本性质的了解,实现空间推进技术和能量产生的突 破,并寻求对人类意识的物理过程更深刻的理解。2000年8月,召开了第一届ISSO挠场研讨会,会上研究了挠场的数学和物理表述,挠场与惯性之间的关 系,挠场的实际应用,挠场与量子理论之间的联系等题目。
挠场的存在已被许多实验事实所证实。与引力场相似,挠场不会被任何自然物质所屏蔽,即挠场在自然物质中传播不会损失能量。粒子和物质产生的涡旋是信息的携带者,它们几乎瞬间地相互作用着,挠场与电磁场和引力场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挠场是轴对称的。此外:
· 挠场具有全息性质,它使宇宙成为一个整体。
· 挠场的作用能改变物质的自旋状态。
· 俄罗斯科学家D.V. Dubrovsky认为挠场的传播速度至少为光速的109倍。
· 挠场产生轴向加速。
· 挠场源被移走以后,在该地点仍保留着空间自旋结构,即挠场有滞后效应。
任何一个自旋的物体都产生挠场。一个永磁体在产生磁场的同时也会产生挠场。人们已经利用各种物质的旋转来产生挠场,如电流、等离子体等。俄罗斯科学家已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挠场发生器(频率、场强、挠场方向均可调)。
值 得注意的是,与涡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都没有很好的理论解释。近来,发现超导体中的涡旋点阵具有记忆效应,这也使人想到挠场理论。在我们所做的电 解实验结果中,看到了挠场存在的迹象。例如通过辐射自照相法观察到的高度定向的β粒子束;有时,断开电解电源后,仍然能够看到电极尖端处持续出现的气泡, 说明该处残留的挠场仍在起作用;许多实验室也观察到停止电解后,会出现持续的放热现象,也可以用挠场理论加以解释。
俄罗斯物理学家萨哈罗夫最早提出引力不是单独的力,它是由真空电磁涨落引起的一种相互作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H. Puthoff和Ning Li相继在Phys. Rev.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关引力是真空零点涨落力和引力屏蔽效应的文章。
许 多物理现象,有可能用挠场的概念加以解释,如:(A)超导超流现象中的涡旋点阵与真空零点能产生的相干效应。(B) “反引力”现象:俄罗斯科学家叶·波德克列特诺夫与意大利科学家乔·莫达内塞联合发表的“冲量重力发生器”论文,文中提到的“重力冲量”应是挠场射束,因 为这种射束具有挠场的穿透性、定向准直性和瞬间作用等特点。(C) 太阳呼应耀斑:2002年10月31日,美国位于墨西哥萨克拉门托的太阳观察站记录到太阳上发生的相距220万千米的呼应耀斑。这一异常现象引发了我们对挠场效应的思考,也就是挠场的穿透性、定向性和超光速作用可能引发这种呼应耀斑。(D)声致发光与“气泡核聚变”。
如 果零点能可以提取,无疑将是人类所能够利用的最佳能源了。它不但廉价无污染,而且,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目前,尽管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不能从真空中提 取能量,但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高级研究所的成员们却坚信宇宙中有“免费的午餐”,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向真空中索取能量。该所所长Puthoff甚至指出: “对于这个领域的狂热分子(比如我们自己),我们认为21世纪可能是零点能的世纪。”
关于提取零点能的技术问题,伊利诺斯大学电气工 程教授麦克莱提出这样一种想法:如果一个空腔的形状与比萨饼相类似,那么空腔的两个宽面的压力由于Casimir效应的压力会使它们互相靠拢,但对窄面的 压力会使它们互相分离。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个不稳定平衡状态:内向和外向的真空压力相同。倘若这个盒子有一个盖子,也就是可以自由移动的一面,当盒子从平衡 点向内略微有一个扰动,空腔内的真空压力将减少,盖子将进一步向内收缩;盒子从平衡点向外有一个微扰时,结果相反。如果盒盖上有一个类似于弹簧的装置,使 得其回复力正好与盖子运动的方向相反,这样盖子就会往复运动,使得空腔成为一个由Casimir力驱动的微型振荡器。这种方法在理论上行得通,但要在技术 上真正实现,却有较大的难度。
Moray B. King也坚持认为零点能是可以提取的,并在这方面做了长期的研究工作。King的依据主要是普里高津的理论。根据普里高津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 生自组织效应,从混沌走向有序。在一定条件下,由于挠场相干等原因,可以使随机背景电磁场产生自组织,从而提取零点能。更多的人,从电化学异常、非平衡磁 场及引力场的角度出发,探索提取零点能的有效而简单的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7年,美国航空航天局主办了一个名为“突破性推进物理”学术研讨 会,据与会者说,零点能成了这些探讨何种“突破”的人的中心话题,美国航空航天局甚至制订了详细的研究开发计划。2001年1月20至22日,第一届国际 “场推进”会议在英国召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齐聚英国,研究“利用零点能推动宇宙飞船引擎”的可能性,一旦成功,人类将可在太空中自由来去,而且不需要耗 费任何燃料,飞行数百年之久也没有问题。2001年6月23日,在瑞士的Weinfelden召开未来能源和引力研究国际会议,200多位科学家讨论了多 种新能源和反引力研究的进展。
美国黑光能源公司R.L. Mills研制的镍/钛电解系统,声称其热效率可达850%,曾吸引到2000万美元的投资。他用新的氢氧化物和聚合态理论解释过量熵的出现,遭到以诺贝 尔奖得主P. Anderson等人的反对。由于学术上的争执导致商业利益的损失,引起了法律诉讼。Nature杂志曾以“新氢能挑战怀疑主义(New form of hydrogen power provokes skepticism)”为标题报道了这件事。由此可见,阐明物理机制,进行科普宣传,得到广泛认同,是重要的。国外有许多学术杂志对零点能进行宣传报 道,如Journal of New Energy, Infinite Energy Newsletter, Space Energy Journal 等。
1998年6月,《Science》杂志曾载文称:对“冷核聚变”类型的装置不怀疑下列事实,多数产生异常能量输出,有的已投入市场,有的已取得专利。
所有的物理现象都与真空有关,而真空是巨大的能量涨落的海,通过动态卡西米尔效应和挠场相干可以从空间的任何一点提取能量。关于宇宙具有全息性质,量子纠缠和非定域性,以及物质、能量、时空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的认识,使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深化了。
整 个宇宙是一个自我进化的、全息的、含有隐能量的系统,宇宙每个粒子都相互关联。粒子由涡旋产生,具有挠场性质的涡旋几乎产生瞬间相互作用。可以把宇宙比作 一台超级计算机,每个物理体系都有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这些物理子系统与宇宙这个超级计算机联系在一起。信息的传递是通过挠场进行的,所以又可称为挠场计算 机,它具有自适应、自我进化等特性。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的进展告诉我们,信息在物理系统和物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John A. Wheeler认为,物理世界是由信息构成的,物质和能量不过是附属物而已。Lee Smolin提出, 最终理论考虑的不是场,不是时空,而应该是物理过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中国古代哲学家在探索自然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时空观念。据 《老子·自然》篇记载:“老子曰:……天地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对时间空间特性的认识,是古人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天 人合一” 的观点,也就是说整个宇宙是永恒的相互关联的。迄今为止,现代宇宙学还远远未解决有关宇宙的起源、进化和最终命运的所有问题。被绝大多数宇宙学家所坚持的 宇宙的“标准模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开始动摇了。它很难解释许多令人迷惑的天文现象。事实上,宇宙比宇宙学家所认为的要更复杂,更具相干性 和整体性。
在牛顿时代,由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局限,复杂系统只能比喻成钟表机构。现在,科学家往往把许多事物比作计算机。每个体系 都有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但它们不是孤立的,它们与宇宙这个超级计算机联系在一起,宇宙中所有的元素都按统一模式产生、运行。DNA可用数字化描述,人脑意 识、记忆过程都存在类似于计算机的处理过程,整个宇宙在不断对它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运算。
任何物理体系的能量决定了它从一个量子态到另一个量子态的开关速度。所有物理是真空物理。基于真空的信息发射和接受理论,使整个宇宙比爱因斯坦相对论所阐述的情况更加紧密相互关联。
美 国航天局利用一颗卫星---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在过去一年里,经过对太空深处的观察,证明宇宙正在加速扩展,也意味着造成这种加速扩展的唯一力量--- “暗能量”的存在。剑桥大学的拉森比教授认为,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它将改变我们对宇宙的看法。人们设想各种“暗能量”的形式:扩张宇宙场, “精质能”(Quintessence), 真空能等。一般认为,宇宙中,同时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但马克吉尔大学的M. Svac认为,在一个完全透明的宇宙中,存在看不见的“暗物质”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科学家们能够更精确的 模拟复杂现象,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从研究自然界最简单的物质转为研究自然界中最复杂的体系——宇宙。十年前MIT的Tomaso Toffoli就已经成功的将高级细胞自动处理机用特殊设计的硬件置入PC机,使得电脑能够进行快速而详细的动画模拟,并且坚信在原理上,电脑能够模拟任 何真实的生命,进而可以模拟整个宇宙,在某种意义上,宇宙是一个超级计算系统。
对于宇宙是计算机,有许多反对观点,其中最主要的两个 观点,一是目前计算机还远未达到能够完全模拟生物,甚至于最简单的生物-蚯蚓。但是如果构想这样一个计算机,它有无限的存储记忆能力和充足的时间,就可以 模拟任何物理实体。另一个是,物理规律是可逆的,而计算机却不是可逆的。根据运行一个计算所需的最小能量与信息的损失量直接相关原理,Bennet和 Fredkin同时设计了一个没有信息丢失的计算方案,基于这种方案设计的计算机是可逆的,并且能够完成任何一个普通计算机所能做的一切。可逆计算机虽然 目前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但是这种思想将是革命性的。这两个问题的成功解决,基本上清除了宇宙是计算机在理论上的障碍。
根据计算机的 先驱者之一Alan Turing的观点,所有普通计算机在功能上是等效的,那么如果宇宙是计算机的话,它必然能模拟宇宙中的任何事物。这就意味着计算机最终会具备模拟人类的 意识、思维等的能力。事实上宇宙这个超级计算机不能与现在使用的普通计算机进行简单类比,因为宇宙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全息的含有隐能量的系统,宇宙有着超强 的计算能力。正如伽利略所说的那样,大自然这本书是由数学语言写成的,整个物理世界都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宇宙当然也按数学规律运行。
最近 Seth Lloyd对宇宙的计算能力作了详细描述,认为所有的物理体系都记录和处理信息,物理规律决定了物理体系能够记录的信息量及完成基本逻辑运算的数量,而宇宙的最大 逻辑运算数目在于计算爱因斯坦的E=mc2公式所得的总能量。对于一个物理体系, 不同的终极组成部分或不同的最深层次结构,有不同的终极信息容量和不同的热力学熵。在电磁相互作用的物理框架下,宇宙计算速度的物理极限取决于光速c,量 子尺度?和引力常数G。若宇宙由物质为主导,则可以算出宇宙完成逻辑运算的次数:Nc≈ρc5t4/?假定宇宙的物质密度为ρ=10-27kg/m3, t=1010yr, 则宇宙每秒可能完成的逻辑运算数(ops)约为Nc≈10120ops。为了计算宇宙所记录的比特数,需要知道它的最大熵,对于以物质为主导的宇宙其最大熵可以由转换所有物资为辐射而得到。宇宙的体积V=c3t3, c为光速,t为宇宙的年龄。单位体积的能量为ρc2。单位体积的最大熵为S/V=4ρc2/3T,T为物质的绝对温度。
在宇宙整体体积内的熵 ),e为在温度T下,有效的无质量颗粒的种类,ne为每个物种有效自由度的数目。
如果只考虑物质、能量两种自由度,宇宙所能记录的比特数为:如 果对宇宙应用Bekenstein限制和全息原理,就意味着应该把引力自由度也考虑进去,则宇宙所记录的比特数大约为 ,式中, =1.616x10-33cm是普朗克长度, =5.391x 10-44s是普朗克时间,恰好等于宇宙完成基本运算的最大数。而所有人类制造的计算机,在最近两年中所能完成的最大运算数大约为1031ops,所记录 的比特数大约为1021bit,这与宇宙的计算能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换言之,如果认为宇宙在进行着运算,这种运算是由中子、质子、电子和光子等这些基 本粒子按具体物理规律进行的,因此它大多是按照自我动态演化进行,只有一小部分是在进行着传统的数字运算。
如果对宇宙计算机的结构进 行类似于现有计算机式的剖析,那些具体的物理规律及数学规则就是宇宙这个超级计算机的部分软件。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包括地球上的智慧生命——人类,都是这 个超级计算机的元器件,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具有自适应能力微型小计算机,这些微型小计算机组成互联网,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自我进化,并且与宇宙这个超级 计算机交换信息,而传递信息的纽带除了电磁场、引力场、强核力场和弱核力场之外还有第五种场——挠场。挠场起因于物体中基本粒子自旋,旋转物体、电磁场及 物体几何外形也能产生相应的挠场。挠场以超光速传播。D.Reed认为,它不仅向未来传播,也向过去传播。挠场具有高度穿透性,并有记忆和滞后效应。对于 解释宇宙中相距遥远的部分显示出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进化模式,以光速的10亿倍(如果俄罗斯人的挠场理论是正确的)传播的挠场的存在是必要的。
所有的物体,从基本粒子到银河都在真空中产生涡旋,这种涡旋是信息的携带者,它们几乎瞬间地联系着物理事件,这就是挠场。I. Sidorov指出,挠场携带的信息以波的形式,而不是以幅度的形式来编码,它与场强无关,即与距离无关,挠场波不随距离而减弱。挠场波不仅超光速,而且 具有持久性,由自旋——挠场相互作用要产生挠量幻象,也就是产生挠场的物体移动位置后,该处仍然存在挠场。这种幻象和记忆效应,可以用于解释思维记忆,遥 视,脑波同步,自发文化联系等许多现象。大脑神经元产生和接受挠场波,就像在EPR试验中,不仅粒子相互感受到对方的存在,人类也一样有这种感觉。斯坦福 研究所H.E. Puthoff 等人所作的“遥视”实验(“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nder conditions of sensory shielding,” Nature, Vol.252, pp.602, Oct. 18, 1974)结果表明,遥视传递的信息精度不受距离和法拉第屏蔽笼的影响。有人认为挠场是思维、意识和记忆的物质基础。
每一个基本粒子 都有不同的分离的量子态数目,如果一个粒子从一个量子态转移到另外一个量子态,它就像在一个计算机中从一个特殊态(例如“1”)转向另一个特殊态(例如 “0”)。根据俄罗斯科学家的物理真空模型,物理真空基元——菲顿(Phyton)具有至少两种准稳态SR 和SL,它们可以当作计算机的双稳态元件。菲顿具有普朗克长度数量级的参数:开关时间为10-44s, 尺度为10-33cm。基于这种元件的计算机设计,将是对现有计算机的重大突破。当然,这需要克服许多科学和工程上的障碍。物理真空提供了设计挠场计算机 的物质基础。人们可以对一个物理真空区进行编程。可能的挠场计算机模式有:静态体系、动态体系和自适应体系,后两种体系是现有计算机不可能实现的。这种以 物理真空为基础的计算机需要有特殊的人机对话方式,这要考虑挠场的生物效应。
W. Little指出神经网络与磁性系统有着相似之处。J. Hopfield认为,这种具有对称关系的网络等效于自旋玻璃(Spin Glasses)。这种每个神经元与许多其它神经元相联系,和在自旋玻璃中每个自旋同时与许多自旋相关的长程作用相类似的相互作用方式,为探明被称为小宇 宙的大脑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可能途径。
我们可以把自旋玻璃看作经典自旋客体的系综,这样,自旋玻璃可看作一种能产生挠场的任意空间自旋 分布的系统。这种模型可用于分析大脑中意识的作用。意识产生过程中有相应的自旋结构,并产生一定特征的挠场辐射。类似地,在外来挠场作用下,在大脑中也将 产生与某种意识相对应的自旋结构。由上所述,我们有可能用物理真空极化态的概念描述思维和意识。
思维或意识所用的 能量(或信息)载体以非时空特性出现,因此,距离不是一种对传递产生影响的因素。“智能宇宙”是思维层次所需的信息源,这种信息源可以通过合适的编码和程 序进行链接。人脑是一个有几百万个同时一道工作的处理器系统,这种大规模并行处理方式可用于模拟电子智慧的产生。量子意识研究者利用多维空间、量子非局域 性、量子牵连、量子隐形传态和其他量子概念来探索意识与物理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意识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意识潜藏在大脑中并且渗透到周围世界。
欧 文·拉兹洛在他的“微漪之塘”(广义进化研究丛书,闵家胤主编)一书中写道,宇宙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宇宙范围内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非局域关联。因此,现 在人们可以直觉到宇宙中进化和存在的所有事物和过程的共同波函数——即“宇宙波函数”。正如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和核子通过原子的微观波函数而相互关联;有机 体结构中的分子、细胞和器官通过有机体的宏观波函数而相互关联一样,行星、恒星和天体系统似乎也通过宇宙波函数而相互关联。这就是指,通过真空的信息与尺 度是无关的;在宇宙的宏观尺度上与在微观和介观尺度上完全相同。这解释了当代宇宙学面临的许多难题。
最近,国际国内媒体广泛报道,日 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通过十几年的细致观察和研究发现,水的结晶能反映水所经历的客观环境,能感受语言,文字,人的情感的作用,也就是声音,文字,意 念,音乐等,都是带有信息的能量。受善良,感谢,神圣等词句的影响, 水结晶成美丽的图形;在怨恨,痛苦,焦躁等词句的作用下,水结晶成离散丑陋的形状, 而且同一意义的不同种语言,形成结构相似的结晶.因此,人们应从不同层次研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问题;研究中国气功医学的科学内涵.
挠 场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意识具有特征自旋结构,因而有可能通过挠场,无需连接界面,直接与挠场计算机相互作用。生物可以通过这种特征自旋结构,比听觉、视觉、 触觉更微妙和更直接的方式与宇宙交换信息。为此,我们是否可以用这一模式来解释为什么许多生物一生下来就有许多功能?例如,一只蚂蚁,生下来就有很强的适 应环境的生存能力,要知道这种能力很难用计算机模拟,即使是现代复杂的高速计算机,也难以满足这种要求。生物的这种天生的生存能力和智力是否由于生物中枢 神经系统从宇宙这个巨大的挠场计算机中取得相关的信息而表现出来?
考古学和历史学方面的证据证明各种文化之间有相类似的连接通道。具 有显著相似性的仿制品由相互间不可能存在任何传统联系方式的不同文化制造出来,在广阔的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古代人制造出非常类似现代的整套工具和人 工制品。这种自发文化联系现象,是否可用宇宙计算机互联网加以解释?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学提供的标准解释是,物种生殖细胞中的 遗传密码包含着整个有机体的全部信息,但是现在的克隆试验证明,仅仅靠生物的体细胞,就可以复制出一个与母体一样的生命,这对传统的遗传学提出了强有力的 挑战。另外,生物的再生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例如,人手的一个指头在第一个关节以上被切断,而伤口没有用外科手术把皮缝上,手指的顶 端便能再生,更奇怪的是重新长出来的手指尖与原来一模一样,甚至再生出个人特征的指纹。一条变形虫被切下的尾部也能再生出头部;切断蝾螈的腿,它会长出一 条新腿,且被切除的前肢或后肢的细胞的分化不是从伤口附近的一点开始的,而是从另一端开始的。看来,再生过程是依靠构建有机体的全套信息来进行的,而不是 依靠自然选择赐予的和专用细胞的生物化学传递的部分遗传信息来进行的。自我修复并不一定仅仅依赖于遗传编码的生物化学过程。如果我们假定自我修复利用有机 体形态结构的全套信息编码的话,生命机体是如何获得他们的全套形态信息的呢?宇宙计算机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它存储了无限的信息与编码系统。生物的系统确 定其编码,通过挠场与宇宙计算机相干,从而提取信息进行生命转化。精微的生命能量包含不同频率的挠场波。生物从宇宙计算机存储系统中获取数据,并依据这些 数据信息通过呼吸、进食等方式从宇宙中获得相应能量。
编码系统的挠场波与物体之间的双向转换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数学上的抽象,它也与 生物的行为有关。生物体与真空波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特定的编码从宇宙计算机中存取信息。这里的编码与傅立叶变换相似,从时空区域转换到分光光谱区,或从分 光光谱区转换到时空区域,其变换形式保持相同。
现在正进行的科学革命比哥白尼时代和爱因斯坦发起的革命更迅速、更深入、更广泛,它的特点就是把在自然界和试验室发现的异常现象纳入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中,从而建立一种解释许多异常现象的新模式。
随着量子非定域性、量子牵连、量子隐形转态等量子概念和现象的不断深入研究,具有动态模式和自适应模式的量子计算机将应运而生,到那时我们对宇宙是一台超级挠场计算机的理解将迈向新的高度,我们对生命现象和人类大脑的功能的认识也将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关热词搜索:暗物质
上一篇:μ子催化聚变,冷聚变以及气泡聚变
下一篇:科学家发现暗物质还存在一种未知作用力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黑光能源公司 BlackLight Power, In...(4294967281)
- ·冷聚变技术可以结束当前的雾霾天气吗?(13)
- ·布里渊能源技术公司的CECR技术简介(9)
- ·Defkalion公司的5千瓦Hyperion冷聚变反应堆(8)
- ·截止2014年国内外冷聚变研究现状(8)
- ·美军宣称已成功将海水直接转化为燃料(8)
- ·关于近期对E-CAT真实性质疑的问题(8)
- ·中核研究院成功复制镍氢冷核聚变装置E-CAT(7)
- ·美预言家预测人类在未来18个月内实现冷...(6)
- ·黑光能源公司宣布改变能源领域游戏规则...(6)
- ·镍氢电能(E-CAT)研究中心落户天津(6)
- ·工业热力公司公告称罗西起诉没有任何价值(6)
- ·空中客车公司对冷核聚变研发感兴趣(5)
- ·1升水能让汽车跑5000公里(4)
- ·冷聚变开拓者:马丁. 弗莱希曼 和 斯...(4)
- ·世界上第一台冷聚变装置E-CAT的研发历程(4)
- ·冷聚变是伪科学吗?(4)
- ·冷聚变将引发环保和新能源技术新的革命(4)
- ·德国EGM公司的水基燃料技术(4)
- ·英国国防部最新报告:冷聚变技术将来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