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核聚变”与新能源——真空能
2014-04-15 23:15:24 来源: 评论:0 点击:
1989年3月,弗雷希曼和庞斯在美国宣布他们用钯电极在常温下电解重水,观察到了异常的热量输出和少量的中子。该现象一经公布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由于当时的实验用的是重水,又是在常温下,人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冷核聚变”。
传统核物理理论认为,只有在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强下,克服库仑势垒才能发生氘核聚变,像常温常电压下的电解过程是不可能发生核反应的。而且若认为过热是由核反应引起的,就应该观察到大量的中子和γ射线,而实验中却未观察到。加之,一些实验室也声称重复实验中未能观察到弗雷希曼和庞斯所宣布的现象。人们开始怀疑是不是实验中出现了人为的偏差,“冷核聚变”研究渐渐地进入低潮。
十几年来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科技工作者没有放弃这项研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即使用普通的碳电极在轻水以及辉光放电等其他装置中也能观察到“冷核聚变”现象。国际权威刊物《科学》杂志于1998年6月载文称:对冷核聚变不怀疑下列事实,多数装置产生异常能量输出,有些已投入市场,有些已取得专利。美国核科学协会已于1998年将电化学低能核反应列入了年会的正式讨论内容。由于“冷核聚变”与人类的能源问题密切相关,日本、意大利、法国等资源匮乏的国家已投巨资资助“冷核聚变”类型的研究。但是,目前困扰科学家们的问题是如何解释这些异常现象。
由于当初的实验用的是重水和钯电极,这很容易给人以错觉,认为这种电化学异常现象就是核现象。因此大部分研究者都在寻求“冷核聚变”的核解释,但在理论上遇到了强大的阻力,进展甚微。另一方面大多数的理论解释认为“冷核聚变”是一种体效应,没有分析电极微观结构的作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江兴流教授基于实验结果,以电极的尖端效应为突破口,分析了电化学异常现象。江兴流科研组在电解实验中,观察到在电极附近有高度定向的核反应,以及过热、核嬗变、滞后效应(Heat after Death)。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出:气体放电、真空击穿及液体中的放电(电解)现象,有着共同的物理规律: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尖端效应产生的聚能过程,在电极表面局部产生气泡和涡旋运动,气泡的产生和坍塌过程将发生动态卡西米尔效应而提取零点能并以热能的方式释放出来;同时涡旋运动与零点能形成挠场相干而提取零点能,一方面释放热能,另一方面形成类星体涡旋结构,在涡旋中心产生高能射线、中子和高能粒子,并伴有高度定向的核反应。可见电极表面尖端处形成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体系,满足一定的条件就会形成自组织的正反馈涡旋,通过挠场机制提取零点能。从而可以看出“冷核聚变”中的“过热”,在考虑零点能的提取后不应再被视为过热,因为此时它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而且,既然“冷核聚变”过程中主要发生的不是核反应,冷核聚变这个词就已经不再适用了,它仅仅是一个代名词。
江兴流教授认为关于“冷核聚变”研究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提取零点能和挠场机制上面来。零点能即物理真空能,它是不确定性原理所要求的最小能量。真空能是开放非线性系统的混沌表现,来源于四维空间的电磁流的三维表现,它可扭曲我们的三维空间,从而改变时空度规。慧勒计算零点能的密度为1095克/立方厘米,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能源。由真空零点能而带来的可以直接从实验观测的物理结果是卡西米尔效应。挠场理论最初源于爱因斯坦-康顿理论,在广义相对论中,若要考虑物质自旋的作用,需引入非对称的联络,即挠率不为零的情况就会导出挠场的存在,挠场的能量来源是零点能。众所周知,基本粒子的“电荷”对应于电磁场,“质量”对应于引力场,那也应有对应于“自旋”的挠场存在。挠场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它只改变物质的自旋性质;类似于引力场的高穿透性;滞后效应;轴向加速效应。用挠场机制我们就可解释电化学异常现象中的过热、核嬗变、滞后放热等效应。
研究“冷核聚变”的意义已经不限于其本身,它使我们意识到一个新的巨大的能源——真空能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高能粒子的对撞激发真空,也可以通过电化学、涡旋等过程激发真空而提取零点能。而且后面所属的过程并不十分复杂,这一点可以通过美国的许多效率大于一的专利看出。这就是说大规模提取零点能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然而一项创新的实现,总是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真空能这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必然引起世界能源结构的巨大变革,对世界经济格局乃至政治格局都将产生深重影响,传统势力会从学术和经济两方面阻挠新能源研究的发展。
新能源——真空能的大规模利用为人类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由于零点能十分巨大,加上它的利用过程高效且清洁无污染,它的大规模利用将解决目前世界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干旱、温室效应等生态环境问题。
不难看出,新能源——真空能的利用是一项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创新工程。而我国目前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社会各方面应给与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国家应不失时机地从系统工程的高度加强这方面的领导工作,以期在国家综合实力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上一篇:钍基熔盐堆:喝液态燃料“杂食性”未来核反应堆
下一篇:21世纪主要能源核聚变能
评论排行
- ·黑光能源公司 BlackLight Power, In...(4294967281)
- ·冷聚变技术可以结束当前的雾霾天气吗?(13)
- ·布里渊能源技术公司的CECR技术简介(9)
- ·Defkalion公司的5千瓦Hyperion冷聚变反应堆(8)
- ·截止2014年国内外冷聚变研究现状(8)
- ·美军宣称已成功将海水直接转化为燃料(8)
- ·关于近期对E-CAT真实性质疑的问题(8)
- ·中核研究院成功复制镍氢冷核聚变装置E-CAT(7)
- ·美预言家预测人类在未来18个月内实现冷...(6)
- ·黑光能源公司宣布改变能源领域游戏规则...(6)
- ·镍氢电能(E-CAT)研究中心落户天津(6)
- ·工业热力公司公告称罗西起诉没有任何价值(6)
- ·空中客车公司对冷核聚变研发感兴趣(5)
- ·1升水能让汽车跑5000公里(4)
- ·冷聚变开拓者:马丁. 弗莱希曼 和 斯...(4)
- ·世界上第一台冷聚变装置E-CAT的研发历程(4)
- ·冷聚变是伪科学吗?(4)
- ·冷聚变将引发环保和新能源技术新的革命(4)
- ·德国EGM公司的水基燃料技术(4)
- ·英国国防部最新报告:冷聚变技术将来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