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核聚变技术助力人类度过未来小冰期
2015-07-16 13:13:18   来源:冷聚变世界原创   评论:0 点击:

2015年英国国家天文会议上的报告内容报道称,2030年后,太阳会休眠,地球可能进入小冰期。小冰期的到来会导致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历史上形成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小冰期在未来10年内来到,冷核聚变技术是否能够助我们平稳度过呢?


   7月10日,英国《每日邮报》援引英国女科学家瓦伦蒂娜在2015年英国国家天文会议上的报告内容报道称,2030年后,太阳会休眠,地球可能进入小冰期。7月13日,瓦伦蒂娜称,根据她提出的太阳活动的新模型——“双发电机模型”,15年后,在2030年左右,太阳活动将会急剧减少,而这一状态将持续约33年。
 
    瓦伦蒂娜说,研究人员通过对太阳背景磁场进行“主成分分析”,她们发现了一对电磁波,分别与两个“发电机”有关——一个电磁波产生于太阳内部的对流区的底部,一个电磁波产生于太阳的表面区域,像是太阳的两个心脏产生的两个心跳。它们能够表征太阳活动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建立了太阳活动的新模型。
 
    瓦伦蒂娜说,她的模型计算出的结果与太阳活动的历史结果高度吻合。她强调,人类可能在15年后经历小冰期,因为太阳辐射会减少2瓦/每平方米,但前提是,太阳活动减少到1645-1715年的水平。300年前的这70年中,太阳活动急剧降低,被称为“蒙德极小期”,而这70年也正好处于小冰期。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所言,那个时代的科学家对太阳的观察已经相当精确,而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太阳图像上,可见的太阳黑子数量相对较少。那次太阳的活动消减和17世纪发生的“小冰河期”是相一致的——当时,欧洲和北美洲经历了不寻常的寒冷天气。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甚至连英国的泰晤士河都冻结了。


 
结冰的泰晤士河
 
    在这样的时期,我国东北、北方一直是大旱大涝共存,明末清初《阅世编》、《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夏季有时干旱到草木皆枯死的情形,而洪涝时期,雨水淹没了农田和城镇,而冬季则奇寒无比,福建广东都狂降暴雪,北方的寒冷可想而知。
 
    小冰期时代,不仅中国北方受到影响,就连江南,也因为气温的异常,出现了河面结冰的情形。谈迁提到,1654(顺治十一年)阳历11月,吴江运河冰厚三尺多,而且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壮士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阳历11月南运河封冻,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可见顺治年间,江南天气的寒冷。另外,当时,也出现了长江结冰的记载。
 
    当时气温剧降,造成北方干旱,粮食大量减产,形成几十年的社会剧烈动荡和战乱,长期的饥荒是造成战乱无限制扩大的根本原因。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国人口锐减超过五分之四,明末最后一次人口只锐减一半是得益于美洲传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救的命(百度百科)。
 
    据2015年1月6日媒体报道,我国将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用土豆加工成中国人爱吃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而土豆也将成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我们都知道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此外,我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

    随着未来十几年蒙德极小期的到来,气候的变化将会反复无常,中国的北方将会出现干旱,而冬季也会变的极为寒冷。面对这样一个情况,单纯的将马铃薯也就是土豆作为主粮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
 
    笔者认为冷核聚变技术才是未来人类能够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平稳度过的一个技术。在蒙德极小期内,冬季异常的寒冷,传统的化石能源由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冷核聚变技术因其原料储备丰富,热效率高,将会成为未来城市农村冬季取暖的主要方式。
 
    而冬季农业的生产也可以采用冷核聚变加温的方式制造人工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农作物。另外由于冷核聚变的普及,能源极大的丰富,还可以将农产品工厂化生产。

 

 
工厂化的LED照明农业
 
    面对长时间的干旱问题和地下水资源的不断减少,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工程,将淡化后的海水引入陆地。目前海水淡化还存在能耗高,淡化能力不足等因素。如果冷核聚变技术普及,能源便不再是海水淡化的障碍,我们可以大批量的建设海水淡化工厂,将淡化后的海水通过管道逐级加压引入到陆地。

 
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海水淡化工厂

 
    冷核聚变的诞生和普及也标志着人类化石能源时代的结束,人类对于自然的驾驭能力也会更加强,而本次小冰期的到来也是检验人类现代智慧的一个有效途径。相信人类通过技术的进步,会能平稳的度过这个时期,不再重复历史悲剧。

 

冷聚变世界
2015年7月16日

相关热词搜索:冷核聚变,冷聚变,LENR,小冰期

上一篇:清华大学教授透漏中国核聚变突破事件分析
下一篇:大科技: 催化剂可实现冷核聚变?

分享到: 收藏